English

人类的终极厄运?!

1999-04-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人类的未来掌握在人的手中,还是取决于机器的智慧?在未来的数十年内,机器人将拥有高于人类的智能?机器的进步将带来人类的终极厄运?!

自从机器开始为人类工作以来,关于机器将最终代替人类成为世界主宰者的议论便屡见不鲜。《机器的征途》一书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2050年,人类将成为机器的奴隶!男性将成为机器们的劳力,从12岁起每天从事16小时的重劳力工作;女性将被变成圈养的生殖动物,从12岁起不停的繁殖后代;所有的人类生物在这种条件下最多活到30岁,偶而会有较为幸运活过30岁的,但他(她)们的体力或繁殖力对机器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因而将被活生生的丢入焚化炉。机器们还将通过合适的基因技术(或其他技术)除去人类性格中的所有弱点,这包括:愤怒、感到压抑、不必要的性冲动以及种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当然在偏僻和贫瘠的地区也会存在一些野生的人类种群,但机器们会采用投毒、下陷阱、围猎和大规模轰炸等办法加以消灭,以防止他们种群繁殖太快以至向周边地区扩散影响到机器文明的稳定。世界成了机器们的天堂,机器们没有性格的弱点、不会疲劳、不需要修饰外表。他们唯一的追求就是利益和秩序。总之,拥有高出人类生物许多倍智慧的机器们将彻底征服人类这种低智商的动物。为了支持这样的描述,作者凯文·渥维克在书中还尽可能的列举了从实验室的“七个小矮人”机器人到海湾战争的“爱国者”导弹再到代表目前人造机器中最高智商的“深蓝”等一系列机器和机器人制造领域最新科研和实用化成果,并断言:目前机器人已拥有了与昆虫相同的大脑智能;5年内,机器人将拥有与猫相同的大脑智能;10至50年内,机器人将拥有高于人类的智能。

虽然我多少了解一些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也读过类似的文章,但第一次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也不禁毛骨悚然。我相信以目前医疗科技的发展,本世纪后30年出生的人大多数都将活到2050年。倘若真如该书所述人类的终极厄运50年后将降临,那你我还不如早一些去上帝那儿报道。到底人类未来的文明模式取决于机器的智慧还是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呢?人类是在制造自己的服务生还是终结者呢?在机器和机器人的宗教中,上帝是否成了变形金刚?

造物主为人类安排了16-20000赫兹范围声波可听,400-800纳米光波可视,超出这些范围的一切事物,人类只能依赖某种机器去探测,而欣赏不到它们的美丽与和谐。温度几十度范围,一个大气压左右,地表一两千米范围内,人类可不借助复杂的技术而生存。而机器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外面,跑到了海底几千米的深处。人类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地球,而诞生仅50年的计算机至少在逻辑计算和数学计算上已经使人类望尘莫及。今后神经网络计算机可能最终超越人类的智能。所有这些使人深思,人类究竟是不是自然界的强者?面对人类自己制造的机器和机器人的竞争,人类是否能永远保持竞争的优势?有了上述事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种担心并不是新鲜事物。从大英帝国的纺织工人抵制与他们竞争的纺织机器,到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对工业化大生产的批驳。人们始终对工业文明的宠儿——机器和机器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不停的反思。50年代以来,有大量的西方的电影和文艺作品也将此作为主题表现,批驳盲目强调机器优越论。近来这种反思又因为计算机“千年虫”的问题更加激烈。目前计算机还没有思维,人们短视的结果就给自身制造了一个这么大的麻烦,如果计算机有了与人一样的思维,又故意与人类作对,那人类本身还有立足之地吗?同样类型的反思也出现在针对生物基因遗传技术的发展上。别说利用生物遗传技术制造超人类了,就是制造出有人类一半思维能力的超级蚊子,人类也必将遭受“重创”!凯文·渥维克对机器和机器人的戒心正是人们对技术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的一个方面。

但预言2050年机器统治世界是否太过大胆?毕竟作者在开头就强调本书是基于技术发展事实的科学论著。而不是科幻小说。仅就目前的技术和人类的认知水平而言,还远不足以制造超过人类智慧的机器。人们在物理分子层次对思维过程的认识还十分浅薄。自然进化的优秀代表——仅有3.5磅重的人脑,具有1000亿个神经元,同100万亿个联结点、即突触相连接,足以记录和处理每秒1000个新的信息单位,而且拥有任何已知生物所不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目前还没有一台机器可以与其媲美。虽然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的信息处理功能已经达到极限,今后人类不可能更加聪明。但人类几万年进化沉淀下的知识总量还会迅猛增加!并非停滞不前。所以即便如作者所言,我们无法准确预见50年后技术发展的程度。但仅就我所了解的和此书中所介绍的新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我还是想“顽固”的预言:2050年你我还会充当机器们的主人。大家还是睡个好觉吧!

(《机器的征途》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定价:1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